你一定有被标题震惊到了。花宝也被吓了一大跳,既然是“乖乖女”怎么会残忍到杀害父母呢?
也许看完下面的故事,作为父母的你,也许有自己的思考。
案发在2010年,詹尼佛一家遭谋杀,母亲当场身亡,父亲因子弹射偏侥幸未死,詹尼佛幸免于难。经过多年的调查和审理,才发现这凶杀案的幕后主使竟然是女儿詹尼佛,现已被判刑入狱。
▲詹尼佛·潘
案件真相
2010年11月8日晚上10点多,加拿大多伦多地区一个中产阶级居住的小区内发生了凶杀案。三名歹徒从前门进入住家,将户主夫妇带入地下室枪决。母亲当场毙命,父亲因子弹射偏侥幸未死。24岁的女儿詹尼佛幸免于难,被绑在楼梯上,挣脱捆绑后用手机报警。
警察很快发现了漏洞。经过四年的调查,十个月的审理,真相大白。原来是詹尼佛和她的男友丹尼尔雇人预谋行凶,计划杀死父母后,继承遗产后共同生活。
认识他俩的人都很吃惊,詹尼佛从小就是“乖乖女”,对父母言听计从、为人友善,而丹尼尔开朗热情,属于阳光男孩。随着调查深入,更多的真相让人大跌眼镜。
詹尼佛4岁开始学钢琴、花样滑冰,从小获奖无数,如果不是韧带受伤,原计划要冲击2010年冬奥会。
对父母来说,Jennifer是全家人的骄傲,她拿回来的奖状填满了家里的角角落落。父母很早就给她定好了短期目标——进入多伦多大学读药剂学。
一切的转折,从中学开始……
上了中学后,Jennifer的学习成绩开始走下坡路,从A降到了B,甚至B-。对于别的同学,这样的成绩还是可以的,但是jennifer的父母完全不能接受……
因为怕父母责骂,Jennifer拿起来胶水、剪刀、复印机… 高中四年她都假造成绩单。父母看到女儿重获A,以为一切回到了正规。
然而,这只是谎言的第一步,而且,再也不能回头了。
12年级微积分不及格,她连高中都没有毕业,原本录取她的大学也撤回了录取通知。还是因为怕父母失望、被责难,詹尼佛继续撒谎:“我已经被瑞尔森大学提前录取,会在瑞尔森先读两年,再转到多伦多大学读药剂学。”
父母很高兴,以为一切都按照计划的轨道走着,为她新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,为她上大学开始做着各种准备。
而这一切,都是Jennifer自演自导的一出戏。她每天去公共图书馆伪造笔记,做些零工,晚上“放学”回家。
就这样,她度过了“大学四年”,甚至毕业典礼的时候,她告诉父母,因为每个学生只能带一位家属,她又不想让父母任何一个感到失落,于是就把自己的那个家属名额让给了另一个同学。
直到她谎称去上班,才被父母揭穿,积攒了几年的谎言一下子坍塌了。
▲警察在办案
真相暴露后,等待Jennifer的是更加严厉的管教…
没收电脑、手机,让她和男友断绝来往,计算她汽车的里程数以控制她的活动路径。加拿大允许未成年人16岁开始打工,18岁可以独立生活。
很难想象22岁的詹尼佛竟然不敢、也不愿意离开家,不能像其他同龄人那样独立生活,宁愿默默承受父母的管制,偷偷地和男友联系。
对Jennifer来说,家就像一个监狱,而父母便是监狱的看守。
男友在劝其独立生活无效后,主动提出分手,这就更加深了詹尼佛对父母的恨。最后,詹尼佛动了杀心,男友也跟随加入到计划中。
Jennifer母亲中了3枪后当场死亡,但是Jennifer父亲却侥幸活了下来。几天后,父亲从医院苏醒,还对事发经过记得清清楚楚.....
他告诉警方:“抢劫案”发生当晚,自己女儿跟劫匪曾经像朋友一样说着悄悄话…
警方顺藤摸瓜,才知道,原来,这又是Jennifer导演的一场戏...
他们根本想不到,是他们多年对女儿“爱”得太深,而招来杀身之祸的。在被歹徒处决前,母亲还恳求凶手,不要伤害他们的女儿。
其实,是他们自己,一直在用爱和希望伤害女儿。
▲詹尼佛·潘的父母
雇杀的背后隐情
詹尼佛的父母是越南华裔,多年前移民来加拿大。通过努力奋斗,买房置业,日渐成功。他们对詹尼佛姐弟的教育也很重视,总希望孩子能更上层楼。
小的时候,詹尼佛训练、学习压力大,假日无休。于是她学会了用自残来解压,经常割伤自己的前臂。
▲詹尼佛·潘小时候
初中毕业时,由于未获得优秀奖章、没有被选中作为学生代表发言,詹尼佛开始厌倦学习——父母和她都不习惯“失败”。为了不让父母担心,她学会了假装高兴。
女同学都化妆,她不会,也不被父母允许。她也不许随意外出和同学玩儿,不许去同学家里,更不许谈恋爱。22岁之前,她没有去过夜店。
父母把她禁锢在他们理想的轨道中,用过度的爱和保护筑起牢笼。她不会抗拒,而难以消散的怨气令她挣扎、发狂,内心越来越分裂。
“
我感觉自己就像轮子上的仓鼠,总是在忙于满足完全由他们决定、也总是无法达成的各种期待。
”
国内也曾发生类似事件
看完詹尼佛的事件也许你会说,那只是个例,可其实关于爸妈管教严厉造成孩子心理歪曲的事件也并不少见。
2015年,《贵州都市报》报道,一对15岁的孪生姐妹因嫌父母管教过严,竟将剧毒鼠药拌进稀饭中,最终将亲生父母双双毒死家中。而在此之前,两姐妹已经曾两次谋杀父母未遂。
父母都是为孩子好的,他们为了让孩子考好成绩,不让孩子看电视、不让孩子出街、也不让孩子带同学回家。周末父母还请了家庭老师为他们补习。
孩子们感觉很累很压抑,但是父母不理解。一次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被妈妈数落说“孩子把她的脸丢光了”,爸爸也罚她们跪了20多分钟。
在某天夜里,失落的姐妹俩突然萌发了把父母整死寻找自由的念头……
严厉地责骂、甚至体罚,是拿情绪的怒火烧毁孩子的自尊,是在他们稚嫩的心田中灌输仇恨。把孩子和其他人去比较,是在反复地摧折他们的自信。
其实,培养孩子的内动力才是最重要的。让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,让他们明白拼搏是为了自己,他们才能坚持一生。
培育品德和爱心,比争取全忧的成绩单更重要。这个过程缓慢、不容易,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,特别是孩子淘气犯错时。
纪伯伦说:“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孩子,他们是对自身渴望的生命的儿女。”
如果Jennifer的父母早知道有今天,他们一定不会让孩子那么拼,是让孩子作为人去成长,还是将他们打造成冲锋陷阵的机器以便获取未来的成功?
成长对谁都只有一次,不可重复。
?这部耗时3年,仅6分钟的动画片,感动千万人!(强烈推荐陪孩子看)
?爸妈乱停车,孩子不能评三好学生?奇葩规定有多奇葩?
?儿科名医:孩子咳嗽时,这8种食物千万不能吃!
编辑:小婷
来源:综合网络